笔下文学 > 穿越小说 > 红楼,从文豪开始崛起 > 第47章 名士应聘
    大约一刻钟过后,还是刚刚的伙计小跑过来,含笑道:“史先生,东主请您到二进院说话,请您恕罪,外间人太多,他不好来迎接先生。”



    史玉瓒内心妥帖了许多,隐隐约约的被轻视的感觉消失了。



    他也是含笑一点头,然后带着一直东张西望的袁枚一并走过穿堂,绕过屏风,穿过东西厢房,走向二进院的正堂所在。



    正堂廊檐下,一位十六七左右的少年人,正笑吟吟看向史玉瓒师徒二人。



    史玉瓒心一跳,恍惚一看,便是感觉眼前少年确非凡俗之辈。



    并非是贾芸的身份给他的压迫,而是扑面而来的一种玄奇感觉。



    虽然眼前的贾芸笑意吟吟,并不曾摆架子,但那种明显的上位者的气息极为明显。



    这是长时间掌握着他人命运,并且事业有成才能养成的气质。



    贾芸并非故意,甚至他一直保持着谦和的心态,但不可避免的还是形成了这种上位者才有的气息。



    另外便是眼眸中的幽远而深邃的眼神。



    史玉瓒见过不少当世人杰,也包括一方的封疆大吏。



    但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眸。



    在见面之前,他以为贾芸便是那种读书人气质浓郁的青年士子的形象。



    见面之后,才知道自己想的错了。



    贾芸的站姿,身形,都显示出勃勃生机。



    甚至,隐隐有点武夫气!



    史玉瓒是名士,打交道的人极多,文武官员,商人士绅,名士僧道,三教九流无所不包……



    但所见之人,均是没有眼前这位贾芸如此特殊!



    虽是心惊,但史玉瓒毕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,看了几眼后就移开目光,拱手道:“不才史玉瓒见过贾大人。”



    没错,贾芸身上好歹还有同知官职在身,他可以不讲究,但讲究起来官就是官。



    就如贾琏,身有五品官职才好代表贾家出门应酬。



    否则,别人是伯,子,男,一等将军,三等将军,最不济也是谢鲸这种游击将军,裘良这种兵马司指挥。



    贾琏若是一介白丁,委实有些太过跌份。



    他们这些勋贵人家,要弄个官身也是极为简单的事。



    贾蓉虽未得实职龙禁尉,但五品候补龙禁尉也是轻松到手。



    贾芸的五品官职,花费的银子数倍贾蓉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


    很多时候,有没有这个护身符,最终的结果就完全不同。



    就如上次金沙帮来袭,若无五品官职在身,怕是刘景云要直接带走贾芸,石磊和刘守拙二人当时也不会阻拦。



    贾芸含笑还揖,说道:“史相公万不可如此称呼,芸虽有捐官在身,但从未视自己为官,不过是一普通书家罢了。”



    对方如此谦和,史玉瓒也是放下心来,当即含笑应道:“贾先生也不必如此谦逊,您这样的书家,整个大周怕也没有第二个。”



    贾芸哈哈一笑,抬起胳膊,请对方入正堂说话。



    这边的二进院已经完全成了报纸的地盘。



    储存裁剪好的纸张。



    油墨。



    大量合金铅字和相关的用具。



    还有几十个报社的编辑。



    报纸的发行量节节攀高,各个版块也需要越来越专业化。



    比如之前的民生版,道听途说就行。



    现在要做的越来越细致和专业化,消息要力求是一手消息,要快,更要准确。



    这样才能保持报纸的权威性,维持住地位。



    虽然现在还没人模范贾芸办报,但这是迟早的事。



    权贵,官绅,大商人,他们也要有自己的发声渠道。



    特别是发现报纸可以左右舆论之后,一定会有人砸钱办报。



    但只要书局日报维持一定的高度,仿办的除非另辟蹊径,否则就很难成功。



    贾芸要做的就是夯实根基,确立高度。



    新招的编辑,功名上并无要求,但其实标准提高了。



    普通的读书人甚至秀才,没有什么才华,写不出好文章的基本上很难入选了。



    书局这边就是伙计招待,对方写了履历介绍,贾芸看一眼就知道其人底蕴如何了。



    字迹,功名,自我介绍的用笔,都能看的出才华如何。



    史玉瓒不愧是名士,短短百字不到,贾芸一看就知不凡。



    此时更叫贾芸惊奇的是袁枚。



    小小孩童,明显的灵慧过人,双目之中满是灵气。



    宾主坐下之后,有打杂伙计送上茶水。



    贾芸待史玉瓒喝了口茶之后才笑道:“史相公,这位小友是?”



    “这是我的徒弟袁枚袁子才。”



    “哈哈,袁小友好。”



    袁枚从进入书局就一直处于震惊状态,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似的一拱手,小脸微红,还礼道:“贾东主好。”



    贾芸笑吟吟看着袁枚,心情大好。



    捡到宝了。



    老实说,明亡之后,出了曹公这个小说家,千古第一。



    还有写鬼故事的蒲松龄,也是奇人。



    写词的一个纳兰性德。



    写诗的,明末清初的吴梅村等人不算,基本上没有几个清朝诗人值得一提。

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

    袁枚算是矮子里拔将军的一个。



    其才学比较杂,诗,词,志,笔记,甚至食谱,样样来得。



    为人也比较随和,诙谐,大度。



    算是清朝文人中奴性较浅,而比较潇洒随性的一个人。



    贾芸对袁枚还是比较欣赏的,其人比纪大锅袋要强的多,纪大烟袋远没有电视剧里演的有趣。



    可惜袁枚现在太小,最少得几年过后才能当个人用。



    这么一来,史玉瓒当然更不能放走了。



    贾芸放下茶杯,满脸诚恳的道:“史相公,我这里确实需要文字写的好的人才,哪怕您就是来京师游历,过两个月就走,在我这里包食宿,还能做些事,得闲您去会亲访友我也不会拦着……月给俸银按举人来算,五十两一个月,您看如何?”



    贾芸这里的编辑已经有两个举人,王安国和刘统勋。



    但目前为止也就这两人。



    别的举人不愁吃住,以会文和打磨学问,准备会试为主。



    刘,王二人是真缺钱。



    报社这里提供食宿,月给银五十两。



    这待遇正常的举人瞧不上,对刘统勋和王安全来说是真的不无小补。



    但随着年节将近,开年最多他们还能再干一个月。



    到二月时,他们就会辞任不做,最后一个月时间专心打磨学问,准备春闱大比。



    进士及第比几十两银子和食宿重要的多!



    贾芸心里也是明白这一点,并不勉强。



    这当口正缺人,史玉瓒来了。



    这人虽是秀才,但才华不逊举人,只是科考这种事,文章憎命达。



    光是有才华没用,有时候还得看命。



    特别是南方科考,南京贡院一次来几万秀才,浙江更是竟争激烈。



    前明时很多名士到死都只是秀才,比如茅元仪,书香世家,就是科考不利,后来被孙承宗保举了武职,做到了副总兵,还是被浙江士林瞧不起。



    在正经读书人眼里,这样的做法是歪门斜道。



    明中后期,武人地位急剧下降,别说副总兵,就是总兵也不及一个举人值钱。



    徐渭徐文长,诗,画,书,还有兵法策略都是鬼才。



    不论是戚继光还是李成梁,都极为倚重徐渭。



    徐渭更是当地有名的神童,有少慧。



    但也是只考中秀才,就是中不了举人。



    有时候是文章不被考官认可。



    有时候是脏了卷子。



    或是忘了避讳缺笔。



    史玉瓒的真实水准不比举人差,写文章其实更强些。



    留下此人,正好顶刘统勋和王安国的缺。



    史玉瓒来此就是找个落脚地方,顺道找点外快。



    贾芸不拦他去各种文会露脸,又提供食宿,还有月俸五十两。



    这个条件相当优厚了。



    “固所愿,不敢请耳。”



    史玉瓒就是奔这些来的,当然也不会矫情,起身,长揖,嘴里已经换了称呼:“不才史玉瓒见过东主。”



    称呼直接都变了。



    哪怕是暂时打工,打工就是打工。



    不像两个举人还端着架子。



    史玉瓒这种名士不愧是混江湖的,该傲气时就傲气,当名士,要有笑傲王侯的傲骨。



    该低头时也就适时低头,银子和食宿落袋为安最妙。



    喜欢红楼,从文豪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:(www.csw888.com)红楼,从文豪开始崛起(丝袜小说网)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